查看分类

又一家梦想改变印刷包装行业的企业暴雷。融资几千万,老板自爆还欠银行3280万,供应商1300万,房租200多万…

2025-07-19

文章摘抄自微信公众号:印刷企业家(原创王三好)

走过了一半的2025年,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一方面,各位老板在北京印刷展上大买印刷机的豪气尚未散尽;另一方面,近一个月来圈内不那么好的消息接二连三。

先是6月12日,圈内知名企业虎彩印艺经法院裁定进入破产重整流程;接着,又传出真真假假的华南印刷圈暴雷事件,传说中十几家企业损失了11个亿。

然后,就是刚刚在北京印刷展上完成国内首次公开亮相的澜达公司,于6月30日申请暂停诉讼的法庭保护,债务和现金流危机由此公之于众。

如果没有人愿意接手或者获得新的资本注入,澜达公司的未来不容乐观。

 

几乎与澜达公司同时,又有消息从广东传来。

先是在朋友圈见到有老板说:下半年第一天,整个印刷产业链雷声滚滚,广东佛山一家比较大的印刷厂昨天宣布结业破产清算……

一张隐去了涉事企业名称的截图显示:这家企业欠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贷款余额3280万元左右;欠供应商未结货款1300万元左右;欠付产业园区租金200多万元;部分客户订单已经难以交付。

看到这则消息,三好同学就想:这家企业究竟是谁呢?

结果,晚上就有朋友发来了完整的图片。原来,这是一位老板亲笔写下的企业陷入困境、难以为继的情况通报。

最终给出的主要结论是:自6月30日起,公司暂停一切业务运营,员工就地解散。

 

情况通报显示,这不是一家普通的印刷厂,而是一家曾经怀揣“改变印刷包装行业”梦想的互联网创业公司或者说印刷电商。

让人感慨倍增的是,三好同学与这位老板还有一面之缘。

那是在2017年底,这位老板起步之初,聊的就是他的创业构想和印刷电商的可能未来。

 

没有给自己留后路的创始人

2017年底见面时,这位老板应该还很年轻,印象中的他意气风发、自信满满。

当时,这位老板从一家活跃一时的彩盒印刷电商离职不久,正在筹划自己主导的印刷电商创业项目,瞄准的依然是以彩盒为主的小批量包装产品。

七八年时间过去了,三好同学已经想不起当时具体聊了些什么,只是依稀记得这位老板很笃定地认为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轻资产印刷电商,将给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三好同学当时还给过他什么建议的话,应该就是:小批量包装的生意要想做得成,首先应该解决的是高效生产与交付的问题。

从那时一别之后,三好同学与这位老板就再也没有见过面。只是偶尔从新闻中得知,他创立的电商平台融了几轮资、改了一回名,看上去风风火火。

没想到,这一次见到的消息却是他已经被逼到墙角,没了退路,只能在企业暂停运营后准备进入破产清算流程。

在这位老板亲笔写下的情况通报中,他首先表示:拿下几千万的融资,获得众多知名投资机构的认可,一度踌躇满志,梦想着改变印刷包装行业。

然而,“近几年因为技术研发、产业园区的高昂投入,叠加印刷包装行业的下行,公司一直在负重前行。”

面对困境,他勉力支撑:“近几个月来,虽然我抵押房产、借高利贷,竭力自救,但随着新一轮银行贷款未能如期放款,公司现资金链已经彻底断裂,无以为继。”

 

这是一个读起来,就让人感慨又伤感的创业故事。

一位老板为梦想奋斗了七八年,在发现自己创立的企业濒临资金链断裂时,不惜以抵押房产、借高利贷搏一分活下去的机会,最终却无力回天。

问题是:当一家企业已经走到需要借高利贷喘息时,它还有多大挽救的可能?老板们为什么一定要流尽最后一滴血呢?

在情况通报中,这位老板将企业深陷困境归咎于自己和另外一位联合创始人。

他表示,“内忧外患之下,我们没有足够能力带领公司走出困境,等到黎明曙光的出现”,愧对客户、供应商、员工、债权人、股东和投资人。

 

他还说:“唯一能向大家保证的是,我已经倾尽全力,没有为自己留后路。”

并表示,自己依然担任公司法人代表,公司几千万贷款,都以个人名义进行了担保,名下唯一一套房产为公司融资做了二次和三次抵押,向亲戚朋友借了400多万投入公司,尚有325万未归还,还借了720万高利贷投入公司,还有三四百万未归还。

此外,已经一年半没有在公司领取工资,日常开支靠倒信用卡。

看到这里,三好同学未免又是一声叹息:这确实是一位倾尽全力,没有给自己留后路的老板、创始人。

 

改变印刷包装行业梦想难竟

看完这位老板亲笔写下的情况通报中,三好同学上网扒了扒。

2024年5月的一则新闻中,发现了这位老板的照片。几年时间未见,当年意气风发的年轻创始人,已经头发花白。

按照情况通报的说法,当时他已经没有在公司领取工资。创业这个活儿,还真就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根据这几天陆续爆出来的消息,有广东地区老板说这家企业七八年时间烧掉了1.7个亿。

这个数据准确与否,无从印证。不过,它烧掉了不少钱却是事实。

比如,这家企业完成过天使轮、Pre-A轮、A轮、B轮等多轮融资。其中,天使轮对外宣称的投资额为1000万元,Pre-A轮、A轮对外宣称的融资额为6000万元,B轮对外宣称的融资额为近亿元。

三个数字加起来,便是约1.7亿元。

不过,这位老板亲笔写下的情况通报显示,融资额是几千万元。这表明,其此前对外宣称的融资额可能存在一些水分。

即便如此,几千万元融资,再加上欠金融机构、供应商、房东及客户的近5000万元,七八年时间烧掉的资金,大概率也在亿元以上。

 

如果有老板拿出1个亿踏踏实实开工厂,即使这些年印刷难做,七八年走下来,就算不能大赚,多少有一些利润还是完全可能的。

可这位怀揣“改变印刷包装行业”梦想的老板,为什么像有同样梦想的阳光印网、一撕得等一样,最终带领企业走到了难以为继的绝境?

首先,大梦想需要大资金、大投入。因为创新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改变某一行业为目标的颠覆性创新更是难上加上。

没有持续、可观的资金投入,这种梦想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

对一家印刷企业来说,1个亿的投入算是一笔大资金。

对梦想改变行业的印刷电商来说,不管1个亿、1.7个亿,还是阳光印网拿下的5个亿,可能都只是杯水车薪。

也就是说,这位老板选定的目标可能没错,路径也没有问题,但其拿到的融资却不足以支撑其走到大功告成的那一天。

 

如果属于这种情况,无疑十分令人痛惜。

不过,还存在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位老板选择的目标和路径出了问题,即便投入更多的资金,付出更大的努力,也很难实现看上去十分伟大的梦想。

如果属于这种情况,停止运营、破产清算的结局看似不如人意,却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解脱和止损。

最近这一两年,从印刷电商明星一撕得、阳光印网先后破产清算,到大力向数码印刷转型的虎彩印艺破产重整,再到这家企业暴雷停运,无一不证明了创新不易。

即便老板们自信满满,并获得各路资本加持,也不能弥补在目标、路径选择和底层商业逻辑上存在的缺陷。

除非有不限量的资金,任由老板们去试错、纠偏。

 

小批量包装依然是值得期待的赛道

具体到这家老板亲笔宣布暴雷的企业,它究竟是在目标、路径选择上出了问题?还只是纯粹运气不佳,各路资本没有看到其远大前途,给其提供足够的支撑?

按照三好同学的一家只见,自然不一定对,这家企业选定小批量包装作为创业赛道,这个目标本身其实没有太大问题。

因为相对于格局日趋固化的大批量包装,或者已经实现高度整合的小批量商务印刷品,小批量包装依然处于粗放且分散的发展阶段,进行生产提升和市场整合的想象空间足够大。

问题主要在于:怎样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变为现实?

这位老板,就像绝大多数有互联网从业经验或推崇互联网思维的创业者一样,选择的是轻资产的印刷电商模式。

其基本思路就是在整合订单资源的基础上,再通过整合第三方产能完成生产交付。

所以,是否能够源源不断地获取大量订单,便成为其成败的关键。

 

问题是:对一家没有产能的印刷电商平台来说,怎样才能源源不断地获取订单?

这位老板与其他很多老板一样,将发展重心放在平台打造、软件开发、盒型刀版库建设、营销获客、供应链管理上,并为此组建了庞大的团队。根据有关报道,其员工数量一度达到200多人。

这里面有一个悖论:轻资产模式电商相对于重资产工厂,理论上其主要优势应该在于投入低、扩展快。

然而,庞大的员工队伍,高昂的人工成本,却完全抵消了轻资产模式可能存在的成本优势。

各位老板想想:200多人的团队,一年人工成本有多高,整体运营成本又有多高?一年烧掉三四千万不算多吧?

可三四千万的成本,需要多少订单才能填平?按照一单抽成10个点,也需要三四个亿的订单。

何况有不知确凿与否的信息显示,这位老板为打开局面,很多订单都是平进平出,最多抽成6个点。

这就至少需要5个亿以上的订单,才可能填平运营成本。

这位老板有没有做到5个亿呢?有人说,做到了。不过,在三好同学看来,大概率没有那么多。

 

其实,对一家面向小批量包装的轻资产平台型企业来说,订单量不是那么多还可以勉力应对。如果订单量真的达到五六个亿,甚至更多,反倒有可能成为一场灾难。

因为对客单价通常几百、上千的小批量包装来说,海量订单的供应链管理,不管按时交付,还是品控客服,会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正是在这个意义,三好同学才坚持认为:小批量包装市场要真正爆发,首先需要在生产端实现成本、效率的大幅优化和提升。

三好同学发现,这位老板后来应该也意识到了生产端的重要性。

2023年前后,他在佛山投资建设了包装产业园,其主要模式似乎是吸引供应链企业入驻,从而形成更紧密的产能合作,而不是自主投资设厂。

不过,到这时其资金已经不是那么宽裕。有一种说法,这反倒加速了其危机的爆发。这位老板在情况通报中所说的“产业园区的高昂投入”,也依稀体现了这一点。

那是不是可以说:对生产端的投入,是压垮这家企业的罪魁祸首?

 

在三好同学看来,当然不能这么说。这家企业走到今天,说到底还是在根本的商业逻辑和路径选择上出了问题。就像其他一些抱有改变、颠覆印刷包装行业梦想的轻资产印刷电商一样。

目前,生产端还支撑不起小批量包装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或许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

最后,无论成败,还是要致敬所有有梦想的人,尤其是那些为了梦想全力以赴、倾尽所有的人。

就到这里。一如既往地祝各位老板好运。